产贸联动叠加国际元素 重塑新沿海时代“货到汉口活”

发布时间:2024-05-01阅读:257

过去,开埠通商后的武汉以汉口港、武汉港为支点,链接海内外贸易市场,在长江流域所有开埠港口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今,在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目标下,武汉正奋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挖掘“双循环”枢纽节点的潜力空间。

“十四五”以来,武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2500亿元、3000亿元、3500亿元,占湖北省比重超过50%。今年一季度,武汉外贸稳步开局,全市进出口总额80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7.4个百分点。武汉,正在推进产贸联动找准外向型经济增长点、探索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突破式发展、加强外经贸招商引智力度。同时,积极抢抓湖北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路径中的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将“三个优势转化”与服务融入“双循环”不断耦合衔接。当历史上的“货到汉口活”开始重现,武汉如何打造出内陆“新沿海”的独特样本?

产贸联动加速“出海”

2019年,优合集团与武汉结缘,同长江国贸旗下的供应链公司一同开展冻品领域的供应链业务合作。“基于与长江国贸坚实的合作基础,我们深切感受到武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越的产业政策,投资武汉、扎根武汉、落户武汉是不二选择。”优合集团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刘涛表示。2022年8月,优合集团携手湖北省供销社斥资6亿元共同打造了武汉银合温控产业综合体4.0项目,落户武汉汉阳区。项目计划在今年7月整体竣工并投入运营,预计三年内产值超50亿元,拉动就业过千人。

武汉银合温控产业综合体4.0项目效果图

“在项目建设和业务推进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武汉政府相关部门务实高效的服务,未来,优合集团将围绕推动武汉市产业贸易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的战略目标,着力构建国际农产品全产业链新模式、建设湖北特色的国际农产品数字化云平台、推动武汉进口冻品中西部集散中心建设,为武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贡献优合力量。”刘涛表示。加强招商引贸推动农产品出口,是武汉以产贸联动思路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下的缩影。而当国内产品出口由“老三样”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经济的“新三样”发生结构性转变,武汉这座工业城市正以更大力度推动本土新能源汽车、“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新质生产力“出海”,找寻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在东风本田、岚图、路特斯、猛士、上汽通用武汉基地等一批新能源整车企业和项目的推进下,武汉加速抢占国际汽车市场,整车及零部件出口规模量质齐升。以东风公司为例,今年一季度,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出口汽车5.2万辆,同比增长19.4%。其中,自主品牌汽车出口3.5万辆,同比增长26%。目前,在乘用车领域,东风公司已完成风神奕炫、岚图FREE、商用车GX等27款海外车型开发,产品覆盖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100多个国家。其中,岚图汽车作为最快走向全球的东风高端新能源品牌,先后进入挪威、芬兰、丹麦、荷兰等国市场,今年将登陆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多个欧洲国家。

据了解,作为国内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于近日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打造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该平台将为中外汽车企业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助力本土车企加速抢抓“出海”机遇。日前举办的“相约春天赏樱花”2024武汉市招商引贸对接交流会上,武汉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智介绍,武汉加强与厦门象屿、国贸、建发等贸易龙头企业合作,整合资源组建湖北楚象、湖北国控、光谷建发、长江汽车供应链、九州医药供应链、华纺链等供应链平台,以要素集聚服务主体培育,以业态创新促进产业强链,武汉市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不只是汽车,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武汉最主要的外向型产业集群,成为武汉扩大对外贸易,深度参与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力量。2023年9月,湖北省政府印发《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其中提出,提升龙头企业整合利用全球资源能力,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开拓国际市场。以光迅科技为例,作为全球知名的光电器件及模块研发制造商,目前,光迅科技客户遍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从具体数据来看,光迅科技近年来海外销售形式不断向好,海外收入由2021年的21.1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5.36亿元,占其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也由2021年的32.7%提升到36.7%。企业加速“出海”,既带动了本土光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提质增效,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助攻;同时也推动武汉跨境贸易增长,且更加深度参与到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当中。目前,武汉已经形成全球规模领先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全国规模领先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和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的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25%、12%,还生产全球约两成的柔性显示面板、约三成的微型计算机等。

外贸业态向“新”求“质”

3月26日,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6%,占外贸进出口比重达5.7%,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有生力量。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持续完善配套政策,提升监管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需要的产业链和生态圈,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多年探索中,国内跨境电商行业从萌芽到快速生长,由综合试验区以点带面在全国范围内铺开。2018年7月,武汉正式获批成为第三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由此开启了近六年的跨境电商发展探索之路。广东省网商协会执行会长刘飞娜表示,有别于传统外贸业态,跨境电商自成一套闭环贸易体系,发展跨境电商应该构建起完整的生态链,而不是从孤立的贸易角度去考虑。“凭借产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让跨境电商贸易新模式发挥更大作用,武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跨境电商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逆势上扬,吸引了众多武汉本土企业跻身赛道。以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下称“汉口北”)为例,2018年,汉口北在前期市场采购贸易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三种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模式,成为湖北推进“贸易强国行动计划”、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武汉市跨境电商协会秘书处负责人徐晖表示,武汉在发展跨境电商上后发优势明显,交通优势能够为武汉跨境电商发展提供较好的物流和供应链基础,区位优势能够带动更多货品从武汉迈向世界,而武汉拥有众多科技型企业、产业优势突出,这意味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能够成为武汉跨境电商发展中的突破口。“下一阶段,武汉应进一步提升开放度,引导企业出海占据国际市场;孵化更多‘跨境电商+产业带’的新案例,推动产业带形成聚合效应;发挥高校等优势加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引育。此外,武汉创新优势突出,如果能够打通各类创新资源与跨境电商之间的壁垒,武汉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能够得到大的飞跃。”徐晖认为。武汉也正在积极谋划下一阶段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月23日举办的“武汉市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商务局副局长于中表示,武汉将统筹推动全市外贸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谋划新一轮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速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同时,武汉正持续推进跨境电商领域的招商引智。今年3月8日,京东华中跨境前置中心仓项目正式开仓运营。京东华中跨境前置中心仓位于东湖综保区内,仓库面积约2万平方米,将吸引百余家跨境贸易商户入驻,开展美妆、保健品、母婴用品等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一般贸易进出口和仓储物流等业务,辐射中部区域,预计年货物贸易额超5亿元。在2024武汉市招商引贸对接交流会上,共签约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服务贸易、协会共建、校企合作等项目24个,亚马逊华中区域运营中心、珊瑚跨境华中区域总部、吉宏股份跨境电商华中区域总部、得物APP华中跨境物流总部等项目落户武汉,多位与会行业代表表达了与武汉继续深化合作的意愿。“每次来到武汉,都能感受到武汉跨境电商行业正在大踏步前进。”亚马逊全球开店华南战略拓展总监方卫表示,亚马逊全球开店计划在武汉新增服务团队,并增设华中区域中心。未来,公司将从推动培育跨境电商主体发展、赋能企业品牌化打造和促进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发展等方面助力武汉“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为武汉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转化优势开启“新沿海”时代

3月17日,列车鸣笛声划破武汉远郊吴家山的寂静,一列中欧班列(武汉)返程列车满载着55车板材和新闻纸,从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经香炉山站发往阳逻港。此班列的成功开行,标志着武汉再添一条中欧班列(武汉)返程货物分拨的水联运新通道。

运行中的中欧班列,不仅为武汉外经贸发展注入活力,也是武汉从陆路链接海外市场,建设“双循环”战略枢纽、擘画内陆“新沿海”蓝图的写照。当前,以“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为路径的湖北方略,为武汉带来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而武汉提出的“三个优势转化”是其中的突破口。如何厘清优势转化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带动武汉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站上新高地、打造“新沿海”?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元程在2024武汉市招商引贸对接交流会上提到,武汉正以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全球新型制造业重镇,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打造全方位开放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源不断向武汉集聚;打造对外开放人才队伍,推进人才资源优化配制。“自古就有惟楚有才的说法,湖北人才聚集,而武汉高校众多,具备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天然优势,武汉若充分发挥出人才和平台优势,成为跨境电商人才大本营,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落地。”深圳易达云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人兼董事会主席刘勇表示。除科教人才资源外,交通区位优势转化对于武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助力则有更为直观的体现。“九省通衢”是中国地理教科书介绍武汉的专有名词,而如今,武汉正迈向新时代的“九州通衢”。这也造就了武汉特有的城市气质——既是中国地理交通版图的“码头”,也是中国制造业乃至全球制造业网络中勾连上下游、贯通全球市场的枢纽。为加快这一优势转化,武汉在《关于推动外经贸载体创新提能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力争近洋航线数达到3条,常态化辐射日韩;天河—花湖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数达到80条;中欧班列(武汉)年开行规模达到2000列。就在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同意花湖机场对外开放,武汉的“空中出海口”实现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双枢纽”的常态化运行。同时,去年以来,武汉海关陆续出台《2023年关于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贸降本增效若干措施的公告》《武汉海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等政策文件,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近日,武汉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24年武汉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围绕深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改革创新、深化跨境贸易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改革等六个方面,推出25项措施。刘勇表示,武汉自古以来便是交通位置的核心,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链无论在哪,都能十分便利地向武汉汇聚。并不是单一的港口就能形成物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是联动的,而武汉拥有空运、水运、陆运等多方面优势,为跨境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能够弥补与沿海城市在区位上的差别。武汉的构想,是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的重要枢纽,构建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以及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以此推进国际产能贸易向武汉转移。这一蓝图正逐步走向现实,属于武汉的“新沿海”时代正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