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总投资超千亿元,产业项目占比近八成
7月24日,2025年三季度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举行。记者现场获悉,三季度,我市计划开工项目183个、总投资1119.5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总投资占比近八成。一大批活力足、韧性强、民生实的项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活力足 新建制造业项目占比超八成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推动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位于江夏区藏龙岛的汤逊湖融合创芯科技中心项目,总投资45.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云谷科创产业孵化基地、经开科教示范园、创芯科技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将打造一个集智能制造、数字科技、智能物流、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项目计划2028年8月竣工,建成后也将优化江夏教育资源布局。
位于黄陂临空产业园的精工控股集团华中总部暨智能制造产业一期项目总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碳纤维复合新材料研发生产线和精工科技装备生产线,其中碳纤维复合新材料瞄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市场。项目预计2027年7月竣工,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
据市发展改革委统计,三季度,我市新建制造业项目占比突出。制造业项目中新建项目个数、总投资占比分别达65.6%、83.4%,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韧性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近百亿元
强链补链激发活力,创新驱动产业向“新”。
此次集中开工的产业项目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为突出的关键词。在武汉经开区,云峰工厂适配性技术改造项目将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满足岚图公司新能源车型平台S2平台车型的生产需求,对焊装、涂装、树脂、总装等车间生产设备进行适配性更新和改造,形成年产7.5万辆H37车型的生产能力。
瑞聚祥新能源电池水冷系统及相关材料研发生产中心项目在蔡甸区开工,将建设新能源汽车水冷板智能化产线与储能产品专用车间,配套研发测试中心。该项目明年底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20万套高性能电池水冷板,适配纯电、混动及氢能源车型。
记者注意到,三季度开工项目中,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项目22个、总投资93.3亿元,涵盖汽车产业各领域,推动优势产业加速聚链成群。
民生实 36个城市更新项目更重“里子”
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注意到,三季度新开工项目中,城市更新单元、老旧小区改造、路网升级等各类城市更新类项目36个、总投资达205亿元。
武昌区将拆除更新傅家坡客运站,在该地块新建居住、中小学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提供高品质住宅,提升区域人口承载力。
城市更新,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汉阳区朱家老港排涝通道改扩建工程将启动建设,这是汉阳站高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配套项目,将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朱家老港上游接琴断口小河、龙王湖,下游接后官湖,是汉阳六湖水系重要连通通道,亦是区域重要排涝通道。该项目拟对朱家老港进行迁移扩容,总投资21.6亿元,计划2027年12月竣工。
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三季度,我市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37个、投资198.52亿元,占总投资17.7%;民生改善项目22个,投资57.43亿元, 占总投资5.1%。从区域看,临空港开发区、青山区和江夏区项目总投资分别位于开发区、中心城区、新城区第一位。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投资攻坚,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奋力冲刺三季度,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