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美了美了美了!
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
首次达到100%
Ⅳ类及以上水质湖泊数量占比
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微笑天使”在此安家
绿色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市民手持“绿色存折”收获低碳红利
……
“武汉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积极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典范。”
8月13日,在武汉市“建设支点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 整体提升战略支点生态承载力”专场报告会上,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围绕“美丽河湖”“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三个关键词作主报告,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交出这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
报告会现场。记者彭年 摄
美丽河湖
长江武汉段稳定形成
3个“微笑天使”种群水域
“微笑天使”江豚频现长江武汉段,稳定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江豚种群;极度濒危物种鳤鱼重出江湖;成千上万的鸟儿栖息天兴洲,其中有东方白鹳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作主旨报告。记者彭年 摄
“长江干流武汉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连续五年稳定保持Ⅱ类,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张朝辉介绍,武汉接续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统筹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张朝辉说,1842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93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基本完成。390座各类码头完成清理,腾退岸线50公里,新增完成造林11.94万亩,新改建绿道等48公里,建成长80.7公里的生态滨水空间,长江两岸绿意盎然。、
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作主题宣讲。记者彭年 摄
同时,武汉积极推进市域内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入河入湖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7.84%。强化重点湖泊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梁子湖、斧头湖岸线修复、港渠治理、管网建设等治理工程,上半年梁子湖水质稳定Ⅱ类水平。
张朝辉表示,在水域综合治理中,武汉在全国首创长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跨市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上下游联防联治新格局。
报告显示,经过对水域的综合治理,湿地成为动物的天堂,滨江滨湖成为市民的乐园。
美丽武汉。张斌 摄
“如今,两江四岸已织就长80余公里、面积830多万平方米的滨水生态画卷,年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武汉城发集团所属碧水集团总工办主任陈超在报告中介绍,经过4年多建设,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洪山江滩、硚口碧道、杨泗港都市T台等13个子项工程顺利完工,串联起两江四岸的江滩,成为城市的名片、人民的乐园。
武汉碧水集团总工办主任陈超作主题报告。记者彭年 摄
“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2020年底,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正式启动,廊道锚定“安全、生态、交通、文化、发展”五大功能,围绕长江岸线284公里、汉江岸线112公里,并衔接城市腹地1—3公里,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典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区。
美丽城市
污染治污、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三维一体”
武汉“气质”更好了、武汉“水质”更清了、武汉“土质”更优了……张朝辉表示,近年来,武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高级工程师廖玉华分享了多项硬核科技,揭秘武汉绿水蓝天背后的智慧大脑。武汉市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累计归集水、气、土壤等9大类5亿条数据,月均新增400万条,通过一张大屏幕,就能掌握全域环境状况。
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高级工程师廖玉华作主题报告。记者彭年 摄
廖玉华介绍,这些数据来源于135座水质自动站、208座空气自动站、30座噪声自动站,再加上量子激光雷达、走航监测、无人机巡航等智慧化监测手段,污染源头彻底无所遁形。
在努力做好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武汉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行动,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循环发展提升生态品质,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让绿色低碳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张朝辉说。
报告会上,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党委书记、部长王家森,蒙牛高科乳制品武汉有限责任公司ESG(可持续发展)总监高白雪,岚图汽车制造技术高级总监吕路,作为绿色企业代表,通过视频连线,讲述了大型国企的生态担当和绿色发展故事。
同时,武汉市稳步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利用武昌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等政策优势,打造全国首个“双碳”产业特色楼宇——中碳登大厦,带动环沙湖双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联盟,加速生态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武汉绿色环保产业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
张朝辉说,在生产绿色化、低碳化的同时,武汉积极推动居民生活绿色化、低碳化。
“这不是银行存折,却能让坐公交、扔垃圾这些日常小事变成‘存款’;它没印着金额,却让183万武汉人实实在在尝到了低碳的甜头。”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在报告中与大家聊起武汉人手里的“绿色存折”——武碳江湖。
武汉碳普惠管理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作主题报告。记者彭年 摄
目前,“武碳江湖”微信小程序用户数已突破183万。生态环境局创新“碳普惠+消费金融”模式,推动“武碳江湖”平台与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实现数据对接共享,推出“使用减排量兑换消费红包”。
“前两个月,我用118千克减排量省下了236元的贷款利息。”魏英在报告会现场分享了自己“碳抵贷”的经历。今年3月,武汉推出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在“武碳江湖”每积累1千克减排量,可在民生银行系统兑换2元利息红包,让抽象环保行为转化为具象经济收益。
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党委书记尹艳作主题报告。记者彭年 摄
“群众每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都能获得定制的‘碳币’,可以在公益市集兑换物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党委书记尹艳作报告时,分享了绿色低碳融入社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景。2023年,北湖街道入选全球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绿色繁荣社区”试点项目。
美丽乡村
“生态美”带来农户“腰包鼓”
在武汉,乡村既有“颜值”又有“价值”。张朝辉作报告,武汉实施《武汉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提升农村幸福宜居品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在武汉蔡甸区的桐湖,曾经不起眼的湿地植物红蓼成了“金疙瘩”,老渔民转型讲解员收入翻番,总投资20亿元的沉湖国际小镇项目加速建设……蔡甸区桐湖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万世雄分享了桐湖的“生态致富经”。
蔡甸区桐湖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万世雄作主题报告。记者彭年 摄
如今,桐湖外滩的红蓼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这片《诗经》中称为“游龙”的湿地植物,意外催生了特色经济链。“这份由‘生态美’带来的‘腰包鼓’,让我们摘得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万世雄感慨,“荣誉里有红蓼的功劳,更有乡亲们增收的笑脸。”
桐湖外滩的红蓼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蔡甸区桐湖办事处供图
生态效益更体现在“人放天养”的桐湖鱼上,其品质上乘,一条20斤的鳜鱼曾以1800元高价被餐馆抢购。当地还将非遗“宋·香妃传说”融入湖鱼文化,打造“香妃鱼”品牌,成为武汉老字号“德华楼”糊汤粉的独家原料。“桐湖鱼贵、水美民富”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桐湖渔舟。蔡甸区桐湖办事处供图
目前,沉湖国际小镇三大主体建筑——永久会址、湿地科普馆、如意巷正加紧建设,并将于11月武汉设计双年展时亮相。万世雄展望道:“未来游客可在此体验红蓼酿酒、聆听渔家故事、选购湿地文创。沉湖国际小镇不只是一座建筑群,更是生态价值的‘转换器’。”
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
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由市委宣传部联合相关单位主办,旨在讲好武汉市牢记嘱托,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弘扬“三大精神”,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生动实践。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已举办多场主题报告会、实地探访等活动,邀请院士专家、党政领导、企业代表、基层先模以现场报告和外场探访的形式,展现奋进作为、提振发展信心,示范带动政策宣传教育走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在全市持续营造“牢记嘱托建设支点当好龙头”的浓厚氛围。
本场主题报告会将于8月18日(周一)晚间黄金时段,在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WHTV-1)播出。